上世纪末,中国商人们经历了一股品牌意识的觉醒。随着境外一个个特点鲜明、标志独特的商品形象涌入,我们忽然意识到,品牌对于商品,是多么的重要。
     于是,我们进入到一个品牌的痴迷期,企业急切地希望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。这股品牌塑造冲动下的结果,便是一年又一年的央视广告标王:秦池、孔府……
     不少企业简单地把品牌理解为商品的载体,比如广告,并且急功近利、满心喜欢地去获取一种至高的形象。这样做的企业大都可算是视品牌为生命的企业,但可悲的是,直到它们真的为此付出了“生命”的代价之后,它们还是没有搞清楚品牌是什么。
       进入21世纪的中国企业,对品牌追求的盲动已经消退,在近乎朴实无华的建材行业当中更是如此。但是,谁都没有在内心泯灭对崇高品牌的渴望,这份渴望在建材行业里有其独特的理由——长期位居行业下游,希望借品牌摆脱受摆布的命运。
      但,平心而论,我们的建材行业存在令人信服的品牌么?
      作为市场的最终端,消费者的评价往往决定了一个品牌的价值。同样,我们相信一个真正的品牌,其价值应该能够扩散,不会随其售出而终结,而将成为消费者体现自身地位的一种方式。
      可当我们翻开开发商们作为产品推广的楼书,收获的却是失望。在这些旨在向消费者展示整个建筑产品价值所在的文字说明里,我们很难看到对于国内品牌建材的提及。他们或许会提到特灵空调、奥的斯电梯,但是国内的建材商们的品牌是遍寻不得。
     这就是目前国内建材行业的窘境,它们只是构建整个建筑的物质,而无法融入建筑的精髓。
     这个行业有特殊性,工业化的产品,冷冰冰的属性,尽管我们天天生活于其中,却很难与之产生共鸣。
     这还是一个民营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的行业,没有巨头存在,放眼望去,全是生机盎然的小生命,没有老牌国企那么长久的生命。年轻企业,第一位的是生存,品牌的积累才是刚刚开始。
令人担忧的并不是这些,如十多年前的秦池、孔府一样,多数企业并不明白品牌到底是什么,对品牌的建设如盲人摸象一般在摸索着前行。企业的品牌经理们,每天的工作似乎仅仅是作为企业面对媒体和广告商的联络人。
     品牌的经营,实质上是完成另外一个市场的开拓,品牌的另一种表述方式,便是产品在客户主观市场的占有率。对于建材企业来讲,首先要做的,便是对客户的定义。
      如果你的客户仅仅只到建筑承包商或者房地产开发商这一级,那么,品牌的建设重点,自然落在客户所关心的技术性能、价格、运输、产量保证等环节。
      如果你的客户将直接触及到市场的终端。消费者手上,OK,那么开动你的大脑,除去基本功能的满足外,让你的产品带给客户一种生活的方式,让你的品牌成为某种品质的代名词。
      我们需要一个有影响力的建材品牌,这意味着产业上游及市场终端对建材领域的尊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