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要:在湖北,有的木门企业虽然已具备了走出去的实力,但缺乏走出去的战略眼光;有的企业有前瞻的眼光,但硬件及相关配套设施又“拖了后腿”;而更多的企业是乐于小打小闹、安于自给自足。这种小富即安的思想已影响了行业发展的速度。
  
  相较于沿海发达城市,我国中部地区的木门行业发展较为缓慢。纵观湖北木门生产企业,基本上仍囿于区域竞争。有些企业虽然已具备了走出去的实力,但缺乏走出去的战略眼光;有的企业有前瞻的眼光,但硬件及相关配套设施又“拖了后腿”;而更多的企业是乐于小打小闹、安于自给自足。于是,湖北省门业整体状况便表现为:企业数量较多,但全国性知名企业较少;经销商数量较多,但整体素质不高。湖北门业协会会长谷志民指出,湖北省门业要想跨出一隅之地,展现飒爽英姿,不仅要调整发展思路,更要开拓眼界。企业要走出去,要学习发达地区乃至国外的先进生产和管理经验。

  湖北门业协会会长谷志民

  集聚发展:走整体产业化之路

  湖北省门业发展状况的形成,既有历史原因,又受市场环境的影响,还是企业自我认识不高造成的。湖北由于地理位置优越,交通和物流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牵引作用。武汉老名片“汉正街”便以小商品批发闻名于世。小商品批发商是武汉的第一批商人,但他们大多出身较低,精于计算却少有睿智,懂得拿来却缺乏集成。在这种传统因素的影响下,湖北门企各自为战的现象较为明显,这与以集群效应为风向标的浙江永康门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永康门业的高度聚集,使社会化分工越来越完善,产业链不断延伸。而湖北门业却出现了各自为政、安于一隅的状况。

  但值得庆幸的是,目前,湖北正在摸索产业化发展之路。占地1200亩的中部地区首个木制品家居专属发展区——中国金鼓城·中部家具产业集中发展区,已在汉川启动。这标志着中部地区木门、橱柜、木楼梯等木制品企业环武汉集聚发展、打通木制品上下游产业链的梦想将会变为现实。木制品家居专属发展区采用园中园模式,强调特色门类,注重规模发展。湖北木门企业应该借此机会,主动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。

  积极参展 :重视渠道网点铺设

  近两年,湖北门业竞争不断加剧。一方面,专业卖场数量不断增加。2008年,武汉的门类经销商基本都是散户,入驻武汉南国大家装、欧亚达等大型专业卖场的门窗商家屈指可数。如今,随着门业经销商数量的增加,这类专业卖场为门类经销商开辟的区位面积在迅速增加。另一方面,部分出口企业调整步伐,由外销转为内销。一些原本生产家具、地板等木制品的外销企业也纷纷染指木门行业,经销商的数量增加在所难免,必然加剧竞争。

  鉴于此,谷会长强调,本土企业可以通过“走出去”来缓解压力,拓展市场。如今,参加展会已成为企业拓展市场的重要途径。泛家居行业展会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。对企业而言,一般连续参展3至5次,影响力便会大幅提升,在全国的销售网络也会初具规模。如果企业能够拥有300多家经销商,其中100家年盈利50万元,100家年盈利30万元, 100家年盈利20万元,那么,企业的销量将会过亿。例如,销量过2亿的盼盼木门刚进入湖北市场时,可谓一片空白。在湖北省门业协会的协助下,通过参加各种行业展会,迅速打开了湖北市场。

  但很多湖北企业常常因参会费用多而放弃参展。谷会长认为,企业要做好产品的差异化定位,才能在展会上让人“区别对待”,并且做好参展前的准备,包括提前拟好不同区域的代理合同,做到政策明确、服务统一。

  两条腿走路:直销加分销模式并行

  湖北地区部分企业主要做工程单,而忽略了经销商团队的培育。但企业必须认识到,工程单销售属于关系营销,明显的缺点便是产品脱离市场。表面上看,工程单销量大、利润高,但实际上,走工程的产品因没有进入市场,没有经历优胜劣汰,已被整个行业边缘化了。只有直销与分销两条腿走路,企业才可以形成健全的产品线,才可能避免一旦工程单受阻便一蹶不振的情况发生。

  明晰初衷:服务好两个客户群

  针对湖北门业的现状,湖北门业协会采用“抓重点带一帮”的工作方法,深入了解几个龙头企业的需求,在网点的建立和对外交流上加大扶持力度,并将行业的诉求,如融资难、招工难等问题积极与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沟通。同时,协会也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,加强与其他区域协会的沟通。

  据了解,湖北省门业协会成立于2009年,虽迟于湖北省家具协会、武汉市家具协会、湖北省装饰协会,但短短几年时间,便在全国门业协会中崭露头角,不仅打出了自己的名号,而且与其它协会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。谷会长指出,在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,协会的成立好像是水到渠成的事情。受此思想影响,很多协会在成立初期没有明确的目标。湖北省门业协会为避免出现“开始火三年,之后沉七载”的尴尬状态,在成立时,便明确了“将以协会为平台,切实服务好生产商和经销商两个目标客户群”的办会宗旨,为促成厂家、商家和政府之间的合作而努力。